首页 > 热点

新书速递|写给一线美育工作者的《美育教师手册》,这样轻轻地来了_天天视点

来源:水木读书荟 2023-04-24 20:56:58

序言


(相关资料图)

如何成为一名美育教师 ?

作为一名从教四十年的艺术教师,我所从事的工作自然是关于艺术教育的,但我不确定这项工作是否顺理成章地与美育有关。作为一名美育的教学和研究者,我的愿望是通过艺术教育达到美育的效果。但是,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用艺术教育替代了美育,陷入了“以艺术代美育”的状态。艺术和美育是相关而不同的两个领域,艺术求“专”,美育求“通”,在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上,不可相互替代。厘清艺术教育与美育的关系,以及美育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关系,既是艺术教学和研究者们的专业责任,也是我们的社会责任。艺术教师是职业,美育教师是事业,我们正是借助艺术教育去达成以美育人的目的。否则,我们如何解释美育教师这个角色以及教育使命的崇高呢?

艺术教育与美育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这也是人们常常会将艺术等同于美育的原因,艺术可以起到美育的作用,但美育应起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艺术,而是德、智、体、美、劳等教育维度的融会贯通。美育既促进艺术教育从“专业”走向“通识”,又经由艺术教育连接和融合了更多的学科教育,发掘各个学科之间的“共性”,亦凸显各个学科的“特性”。当我们把艺术教育的视野扩展到以上范围,艺术教育才能超越其专业属性,承载美育作为育人事业的部分使命和职能,才能成为美育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支撑。艺术教育和美育的关系,也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才能被澄清。

长久以来,我们都在主张美育对于教育的完整性是重要的,但也许正因为美育被放到一个“曲高和寡”的位置,它的实际意义和作用反而被弱化了,弱化到只剩下一个“高度”而已。到目前为止,什么是美育?我们为什么需要美育?如何才能落实美育?学者和教育者们都还没能达成相应的共识。旷日持久的宣传和研讨,既不能让美育深入人心,也无法让美育脚踏实地。我们需要的不是空洞的“说辞”,而是具体的“去做”。

比如,人们常说,教育理论的研究要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我们需要进一步触及更具体的问题:何为紧密,怎样结合?我们应该知道,美育能否切实落地至少与以下几方面密切相关:一是美育教师,二是美育课程,三是美育标准,四是美育评价。评价需要标准,标准需要课程,课程需要教师,而教师恰恰是美育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但如何成为一名美育教师呢?尚未有明确的答案。

美育是促进各个学科之间融会贯通的教育,所以它是关于大多数人的教育,甚至是关于所有人的教育。长久以来,自上而下的教育指导当然不可或缺,自下而上的努力实践也同样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肯定——教师的工作属于后者,却可以影响前者所做的决定。这也是美育教师的价值所在,为我们的艺术教育工作赋予了美育的意义。我们缺少兼具美育情怀和艺术水准的教师,缺少擅于用艺术的方法去贯通学生思维的教师,更缺少在教学过程中寻找机会研究美育教学方法的教师。

正因如此,我们必须不断地鼓励有经验的教师与青年教师们就美育与艺术教育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思辨:美育是否等同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否等同于专业教育?专业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差异在哪里?技能教育与美育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二者是否有关系?……在这些基本认知上研讨、探索,或达成共识,或辩论差异,是所有美育教师都应该做的功课,也是推动整个美育事业向前的根本驱动力。

激发美育工作者们的思辨,呈现艺术和美育方面的实践和探索,推动美育和艺术教育的两重性及其在实践中的发展,是我们编辑和出版这本手册的全部意义。 —— 李 睦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社会美育研究所所长 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美育实验室主任 2022年9月

目录

第一章

开启美育之门

引言

艺术教育的四幅面孔||彭锋

探索“不被定义”的艺术教育||李睦

艺术在美育中的方位与价值||黄宗贤

美感的培养:情境、感知与沁润||顾平

艺术教育对大脑开发的作用||郑勤砚

艺术为什么重要?||刘未沫

艺术为人人:《审美教育书简》的人类关怀||孙墨青

延伸思考/拓展学习

第二章

跨学科美育对话

引言

哲学教育、艺术教育,为什么?||对谈嘉宾:黄裕生,李睦学术主持:肖怀德

艺术与科学的共同追求||李睦,吴国盛

通过艺术、文学、音乐的人格养成||李睦,高瑾,陈曦

心通天宇的艺术和科学||刘巨德

图像、文化理解与美育||甄巍

作为美育的文学教育||高瑾

音乐课堂与多元文化||罗薇

德国戏剧教育中剧院、学校和机构的角色||敖玉敏

延伸思考/拓展学习

第三章

大学美育的思与行

引言

大学、艺术教育和我们的职责||封帆

大学美育的人文理念||孙墨青

当代艺术教育面临的四个问题:思维、传统、指导、跨界||朱迪斯·M.伯顿

艺术家如何成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李睦

新时代学校美育的使命与教学实施||赵洪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美育理念与实践||杜鹏飞

审美教育与非遗课堂||陈岸瑛

“寓教于戏”的创作实践||肖薇

延伸思考/拓展学习

第四章

中小幼美育的方向与方法

引言

创建新时代大美育课程体系||赵伶俐

中小学一体化美育课程体系探索||黄静

视觉艺术与学校美育课程建设及评价||高登科

我用美术说美育||龙念南

在少儿美术教育中融入“大概念”||尹少淳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校美术教育展望||段鹏

美术教学的“馆校合作”模式与实践||吕鹏

关于色彩教学的若干思考||李睦

设计思维如何激活美育课程体系||于妙

中外原创绘本的创作与阅读||熊亮

延伸思考/拓展学习

第五章

审美素养如何评价

引言

审美素养评价的基本原则||清华美院社会美育研究所

审美素养评价,为何不同于美术考试||孙墨青

审美素养评价的五维评价体系与培养路径||王东,于妙

学生审美素养评价的方法与思考||高登科,弋语可

大学生艺术素质评价体系及提升策略||石春轩子

延伸思考/拓展学习

扫码购买

- END -

今日推荐

↑ 点击图片 享购书优惠 ↑

《美育教师手册(理论、方法与实践)》作者:李睦,沈晖清华大学出版社图书简介:《美育教师手册:理论、方法与实践》专门为一线美育教师、社会美育工作者,以及艺术教育专业学生而编写。作为一本美育通识手册,本书旨在回应当 前教师的实际困惑,提升艺术与审美认知,增强课程设计与教学科研能力,助力职业生涯的长效发展。本书特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美育资深教授与优秀青年美育工作者联合编写。内容共分五章,各章均配有引言、延伸思考、荐读书目和PPT等拓展学习资料。本书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社会美育研究所推荐阅读。

作者简介:李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及博士生导师,社会美育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精品课、教育部网络公开课主讲人。长期从事绘画创作与专业教学,持久开展通识艺术教育研究,开设“艺术的启示”“现代绘画理论与实践研究”“艺术、哲学与科学”(合作)等课程。著有《创作与思考:知道的和想到的》《看见的不重要:从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教学谈起》《我们所不知晓的绘画》《艺术通识十六讲》《艺术的二十二个遐想》等学术著作及教材。

副主编,沈晖,北京大学博士,清华大学通识课程建设高级主管。参与课题“以艺术与科技交叉融合为创新特色的美育探索与实践”获批2021年北京市教改重点项目。参与项目“清华写作课在通识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获2021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清华社旗下人文经管账号↓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往期热文1、2、3、

↓阅读原文一键购书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哟~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